太行精神
太行精神不怕牺牲、不畏艰险;百折不挠、艰苦奋斗;万众一心、敢于胜利;英勇奋斗、无私奉献。

发布时间:2021-07-20 10:31   浏览次数:944

太行山简介

太行山,又名五行山、王母山、女娲山,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。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,纵跨北京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4省、市,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,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,西接山西高原,东临华北平原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延数400余公里。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,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。
抗战中,八路军浴血奋战在巍巍太行山上,用生命、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,依托有利地形,特别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,同侵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。在极其艰难、复杂、曲折、险恶的斗争环境中,培养、锻炼了一大批治党、治国、治军的文武英才,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太行精神。

太行精神
不怕牺牲、不畏艰险;
百折不挠、艰苦奋斗;
万众一心、敢于胜利;
英勇奋斗、无私奉献。

太行精神解析
太行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
太行精神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形成的军民一家、鱼水依存、并肩作战、百折不挠、艰苦朴素的团结精神
太行精神是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民本精神,人民利益高于一切,为人民克服一切困难、无私奉献的爱民精神

太行精神特质
太行精神特质,首先体现在超越历史的先进性
其次,太行精神具有极其彻底的、超越地域的强烈民族性
再次,太行精神具有实践性

太行著名战役
平型关战役
  抗日战争中,由于“山西王”阎锡山判断失误,日军连续拿下山西多处要地,气焰嚣张。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布下口袋阵伏击日军,歼灭1000多名日军。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“不可战胜的神话”,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,振奋了全国人心,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。

百团大战
  1940年的夏秋,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,八路军迅猛发展,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。日本在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的同时,把进攻的矛头重点指向八路军,在华北地区实行“囚笼政策”加紧推行“肃正建设计划”,企图分割、封锁、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,巩固其占领区。为粉碎华北日军的全面进攻,争取华北抗日战局更有利的发展,遏制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倾向,并影响全国抗战局势的好转,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,决定集中八路军第120师、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,以破坏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为重点发起大规模进攻战役。

黄崖洞保卫战
  抗日战争时期,八路军在作战中多以游击战为主,在有利条件下也打一些运动战,但打阵地战特别是阵地防御战的次数比较少见。不过,在1941年冬季,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为了保卫黄崖洞(又称黄烟洞)兵工厂,却打了一次成功的阵地防御战,即黄崖洞保卫战。这也是整个八年抗战期间,八路军打的一次非常著名的阵地防御战。

领导谈太行精神
发扬老八路光荣传统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!
——2001年8月20日,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题词

  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。抗日战争中培育的太行精神,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,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,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——2005年7月31日,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讲话

  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,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,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;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,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;锤炼坚忍不拔、百折不挠的品格,始终保持知难而进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;坚守党的政治本色,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,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。
——2009年5月25日,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讲话